名老中医
首页 > 专题栏目 > 名老中医 > 医案分析 > 正文
周炳文医案---以“阴阳”为纲,“表里、寒热、虚实”为六变辨治肾病水肿
来源: 发布时间:2011-03-28 15:39点击数:

    肾病综合征脾肾阳虚之水肿证,治以健脾理气,温补肾阳,制水化湿。

    某某,男,5岁,1979128就诊。

    全身水肿进行性加重8月余。

    初诊:患儿缘于8个月前无特殊诱因出现全身水肿,以眼睑及双下肢为甚,活动后下肢明显,水肿呈进行性加重,并示腰部酸痛不适,伴乏力思睡,小便短少,无发热、气促,无关节肿痛。两个月前在当地县医院治疗(不详),疗效不显,全身水肿加重,于4天前转入我院儿科,诊断为“肾病综合征”,西医予激素、利尿等治疗,病情无缓解,邀中医会诊。近一月来,精神疲倦,体重增加,饮食、睡眠差,大便干结,舌淡苔粘腻,脉沉细。检体:全身浮肿,双眼睑中度浮肿。蛙状腹,腹壁静脉无曲张,腹肌软,肝、脾触诊欠满意,移动性浊音阳性,双肾区轻度叩击痛,肠鸣音正常。双下肢重度可凹陷性浮肿。辅助检查:尿常规:蛋白质++++ 白血球2-4 颗粒管型0-2  透明管型0-1 红血球- ;血常规:白细胞10.6  红细胞5.1 ;血胆固醇:420 mg/L。中医辨证分析:患儿起病隐匿,多外感风寒湿热,肺失宣发、水液输布失常。日久脾阳不振,脾气不运,肾虚不固,命门火衰,,气化无权,终至水湿泛滥成肿,精微不能输布封藏而下泄出现大量蛋白尿。舌淡、苔粘腻、脉沉细是脾阳虚衰、水湿内聚之象。诊断:水肿。证候:脾肾阳虚。治疗:健脾理气,温补肾阳,制水化湿。处方:实脾饮加味四剂,即实脾饮去炮干姜,加肉桂、猪苓、泽泻。

二诊(19791212),尿量明显增加,饮食大增,全身浮肿大消,面恍白,双足微肿,舌淡,苔白腻,脉沉细。尿常规:蛋白质++++ 红血球+ 白血球+ 颗粒管型0-1 透明管型0-1。认为患儿初诊后水肿消退明显,但尿蛋白仍大量存在,系肾虚不藏、气虚下陷、精微泄漏所致,故治以益气温肾、健脾化湿,方选济生肾气丸加味15剂,即附子、茯苓、泽泻、山萸、淮山、车前子、丹皮、牛膝、官桂、熟地,加黄芪、木香、 川厚朴等。

三、四诊(19791230198016),患儿水肿逐渐消退、蛋白尿渐进消失,处于稳定期,结合舌淡红、苔薄白、脉细,认为患儿脾虚失健仍为主要,治以健脾理气、化湿利水,方选五皮四苓饮合剂巩固疗效,之后痊愈出院。

按:导师在临床对肾脏疾病所致水肿是以阴阳为纲,表里、寒热、虚实六变进行辨证。该患儿属脾肾阳虚之里虚水肿之证,结合“运脾转枢”论点,所以治疗以健脾理气为关键。治疗期间出现稳定期中肾虚不固所致大量蛋白尿则治以扶阳益阴、补肾健脾,方改用济生肾气丸为主。而三、四次复诊水肿消退、蛋白尿消失后,水肿证处于稳定期,但根据舌淡红、苔薄白、脉细之征象,辨证患儿脾虚失健仍为关键,故最后选用健脾理气之五皮四苓饮合剂巩固疗效。本病例辨证准确,思路清晰,故疗效显著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医案信息

[医案标题]周炳文以“阴阳”为纲,“表里、寒热、虚实”为六变辨治肾病水肿

[原始资源]回顾性医案

[医案编号]047H005

[医院病历号]1979120801

[关键词]

中医诊断:(病名)水肿   (证候)脾肾阳虚

西医诊断:肾病综合征

治法:健脾理气,温补肾阳,制水化湿

方药:实脾饮加味

[辨证要点]

患儿起病隐匿,多外感风寒湿热,肺失宣发、水液输布失常。日久脾阳不振,脾气不运,肾虚不固,命门火衰,,气化无权,终至水湿泛滥成肿,精微不能输布封藏而下泄出现大量蛋白尿。舌淡、苔粘腻、脉沉细是脾阳虚衰、水湿内聚之象。

[疗效]水肿消退,尿蛋白消失,显效。

课题负责人签名: 古容芳

整理者:周洪彬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时间:2010320

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2009-2017®版权所有   赣ICP备14006013号-1   卫生厅审核编号:赣卫网审〔2014〕
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