椎动脉供血不足眩晕肾精不足、阳虚偏寒之证,治以益肾温阳。
吴××,男,72岁,1981年7月5日就诊。
眩晕1月余。
初诊:患者因眩晕、头昏重,不能起坐,重则视物旋转,伴心慌、咳嗽、咳痰、气促,痰量多、色白,以“眩晕症(椎动脉供血不足?)”收住院治疗月余,病情无好转而来我门诊求治。近1月来精神倦,胃纳、睡眠差,二便尚正常。“高血压”、“心脏病”史20余年。刻下症:眩晕,心慌气短,咳嗽痰多,面色晄白,四肢欠温,舌淡胖苔腻,脉细滑。中医辨证分析:患者年老病久体弱,肾精不足,肾虚不能生髓,髓虚不能充脑,脑失所养,致眩晕、头昏重、不能坐起。肾阳偏虚,阳虚则失于温养,故见面色晄白、四肢欠温、舌淡胖、苔白腻、脉细滑。咳嗽、痰多粘白、心慌气促等,为阳虚痰湿壅肺所致。诊断:眩晕。证候:肾精不足、阳虚偏寒。治疗:益肾温阳。方药:六味回阳汤(党参20g,熟地黄20g,附片8g,炮干姜5g,当归12g,甘草5g等)8剂。
二诊(1981年7月23日),)服前方药4剂,即可坐起少晕,今头晕明显减轻,无旋转感,行走轻度飘浮感。咳嗽止无咯痰,饮食、睡眠有改善,二便正常,舌淡、苔白厚,脉弦细。治疗在上方药基础加山药15g、菟丝子15g,以增益肾健脾之力。守服12剂,随访眩晕未再复发。
按:周老认为眩晕以虚居多,故张景岳曰:“无虚不作眩,当以治虚为主”,以及《景岳全书·杂证谟·眩晕》曰:“头眩晕属上虚,然不能无涉于下。盖上虚者,阳中之阳虚也;下虚者,阴中之阳虚也”。本案即为阳微阴竭,中阳失守,阴阳将脱之眩晕证,故治疗以温中回阳、阴中求阳之良方六味回阳饮(党参或红参、附子、炮姜、熟地、当归、炙甘草)加减,疗效显著。
医案信息
【医案标题】:周炳文六味回阳饮加减治疗眩晕症
【原始资源】:回顾性医案
【医案编号】:047H041
【医院病历号】:1981071501
【关键词】:
中医诊断:(病名)眩晕 (证候)肾精不足、阳虚偏寒
西医诊断:眩晕症(椎动脉供血不足?)
治法:益肾温阳
方药:六味回阳饮加减
【辨证要点】:
患者年老病久体弱,肾精不足,肾虚不能生髓,髓虚不能充脑,脑失所养,致眩晕、头昏重、不能坐起。肾阳偏虚,阳虚则失于温养,故见面色晄白、四肢欠温、舌淡胖、苔白腻、脉细滑。咳嗽、痰多粘白、心慌气促等,为阳虚痰湿壅肺所致。
【疗效】:二诊痊愈。
课题负责人签名:古容芳
整理者:周洪彬
时间:2010年7月29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