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老中医
首页 > 专题栏目 > 名老中医 > 医案分析 > 正文
水肿的诊疗方案
来源: 发布时间:2014-09-22 15:19点击数:

水肿

病名:水肿

辨病依据:体内水液潴留,泛溢肌肤,引起眼睑、头面、四肢、腹背甚至全身浮肿,严重者还可伴有胸水、腹水等。

证候分类:可分为阴水、阳水两大纲。阴水之证偏里、偏寒、偏虚;阳水之证,偏表、偏热、偏实。

辨证依据:阴水之证偏里、偏寒、偏虚,多见于慢性肾炎,肾病稳定期;阳水之证,偏表、偏热、偏实,多见于急性肾炎,及慢性集发时,或肾病进展中。一般演变规律,阴水多从阳水转来,慢性多由急性迁延而成。但有脾肾素亏者,肾炎早期隐伏毫无察觉,迨浮肿出现,既慢性阴水;若遇感染,慢性又可表现急性阳水症。

治疗方案及药物:周老按“阴阳”两纲和“六变”分型别因,据证求因,从因论治分述如下;

(一) 水肿期

1、 阳水属表、热、实、急。外由风寒湿热,内关肺脾失调,影响水液通调而成水肿,如急性肾炎,或慢性急发。但水邪流溢有浅深,肌腠毛窍有疏密,和气化强弱的不同,故在“阳水”中有表水、里水,表里中有寒热虚实演变具体证候。

(1) 表水:风邪水湿香搏于表发为“风水”。起病急骤,先肿面目,次及四肢,按之不留凹陷,肿而不胀,溲短腰肢酸痛,其有虚实两型。 

 表水实证:风寒湿热束表,肺气闭郁,水气上逆,不能通调水道,下输膀胱,其有寒热不同转化。

A、 从寒化者,风寒在上偏表。恶寒发热、无汗身痛、浮肿上身较甚,从小便短清,或痰饮咳喘,舌淡苔薄白润,脉浮弦紧。治法:祛风散热,温化水湿。

基本方药:分心气饮(羌活、赤叶、桑白皮、陈皮、茯苓皮、大腹皮、杏仁、木通、肉桂、生姜皮。)

B、 从热化者、湿热在下偏里。发热口渴,肿甚气促,呕恶,小便短赤,或娥喉红肿,或生疮疡,舌红粗苔腻黄,脉浮数。查尿有大量蛋白尿,红血球,或夹脓球,或解肉眼血尿,多血压升高。治法:清热化湿,利气行水。

基本方药:加味分清饮(茯苓、猪苓、枳壳、厚朴、苡仁、泽泻、栀子、天花粉、赤小豆、地肤子、车前仁

  上两方主急性肾炎、风水证候。前者偏于祛风散寒;后者侧重清热利湿。再按具体情况加减;如肉眼血尿加白茅根、小蓟、蒲黄之类。

(2) 表水虚证:营卫素亏、腠理不密,邪袭肺气不宣,脾少健运,肾欠蒸化,而成“皮水”,虚有“卫阳虚”和“营阳虚”政治。

A、 卫阳虚;表水留恋,反复发作,自汗便糖,小便突减,肢体倦怠,面色萎黄,舌淡苔白滑,脉濡大。多由阳衰气滞,气化不足,水不通,气水互阻而成。治法:疏肺理脾,湿经化湿。

     基本方药:防已茯苓合五皮饮,(防已、桂枝、黄芪、茯苓、炙甘草、桑白皮、大腹皮、茯苓皮、生姜皮)。

B、营阴虚:面足微肿,腹平软,腰酸手心热,便结尿短赤,口干舌红苔少,脉细数,尿检大量红细胞。多由阴虚阳亢,热伏湿藴伤络而成。治法:清热化湿与养阴滋阴并进。

   基本方药:猪苓汤和银翘石石斛汤(猪苓、泽泻、茯苓、滑石、阿胶、石斛 、银花、连翘、生地、丹皮、枣皮、山药)。

上二方用于正虚邪实水肿,如慢性肾炎急性发作阶段或隐匿肾炎、肾病期。前者功在温阳利水,后者侧重滋阴化湿,对肾虚膀胱湿热,肾盂肾炎亦多效。

2,里水:水湿泛滥,深渍于里,水气互结潴留不行,表里上下广泛浸滥,蓄积三焦,停聚胸腹,交表为深重,有从脾阳不振输布失职;有由水湿蓄壅闭三焦。积于胃肠所致。其有水气闭,邪正俱实;和水盛气怯,正虚邪实两个方面。

1里水实证:阳水里实证,水盛气闭、湿热留滞三焦、下注膀胱、渗入胃肠,构成气水食互阻,水盛泛滥,邪正俱实。其证通身胀肿,皮色光亮,腹大痞闷,气粗喘满,腹壁绷硬,大便燥结,溲短赤,脉数实。治当分利湿热、功逐水湿;理脾降肺,行气消水。

基本方药:疏凿饮子:(商陆、槟榔、茯苓皮、大腹皮、椒目、赤小豆、秦艽、羌活、泽泻、木通)

此方具有上下表里分消之力;风胜加苏叶;湿胜加苡仁;气滞加厚朴、木香、。如水凌心肺,痰鸣气喘,先用五皮饮加麻黄、防己、 苈力子,泽泻宣化水气,后以疏凿逐之。

2里水虚证;阳水里虚证,脾肾不足水湿不化,困脾壅肺,形成正虚邪实证候。风水搏结,寒凝湿阻,不及气化,水肿反复发作。全身肿大,腹高软如水囊,溲短便溏,恶寒微热,面晄,苔腻滑,脉浮数。多见慢性肾炎急性感染,尿蛋白激增。治宜健脾化湿,利气行水。

  基本方药:四苓五皮饮(连皮茯苓、白术、猪苓、泽泻、桑白皮、陈皮、伏毛、生姜皮、苏叶),此方以里脾健水为主。如湿热伤络尿红细胞,或血尿,加白茅根、赤小豆;若火衰尿多而清,加肉桂、花椒。

(二)阴水:属里,寒、虚、慢。阴水多从阳水日久,阳虚浊阴阻滞发展而成。或隐匿引发,由肺气失宜,脾气不运,肾气不固,使通调、输布、化气功能进一步失调,而致泛滥成肿。即由蛋白尿长期漏失,精气亏损所致。其转归可分偏脾阳虚与偏肾阳虚两类。

     1脾阳虚;脾阳主温运水湿,助三焦水道;如脾阳不振,气不化水以行决渎之令,使水湿潴留,泛滥上下表里。其证;肿甚按陷不起,脘腹胀满,溲短,便溏,食少,舌淡苔白腻滑,脉沉缓;甚则腰圆腕平脐突,颈粗面目肿大,神倦息促。治法:温运脾阳,理气化湿;或健脾燥湿温阳利水。

基本方药:1、实脾饮(茯苓、白术、木瓜、大腹皮、草寇、附片、炮姜、厚朴、木香、甘草、生姜、大枣);2、加味五苓散(白术、茯苓、泽泻、猪苓、桂枝、防己、黄芪、炙甘草、厚朴、木香、生姜、大枣)。

上二方主相阳虚湿困,为间接消水退肿剂。实脾饮侧重温阳健脾行气利水;对肾病、肾炎便溏肿满,身重肢凉,脉迟者屡效;能降胆固醇,升血清蛋白;气虚加参苓;阳虚尿少加泽泻。加五苓散,偏于通阳化气,祛风散湿,对兼有外感,身痛微恶寒热,肿滞不清者为宜;口渴尿赤去桂枝、木香,加白茅根、苡仁,反复感染正虚邪恋多效。

  在治列中,不少严重水肿,运用上述两方,大都肿消,蛋白尿得到控制。

2肾阳虚;肾主命火,温脾化水,以通调水道。

   基本药方;1济生肾气汤此方补肾益精,温阳利水;慢性肾炎常用方;脾虚加白术,气虚加参芪;气滞加厚朴、木香。肾虚水肿是肾炎主要证因;

2加味真武汤

此方主温阳利水,健脾化湿,用于阳衰水盛,寒水凌心,喘悸震颤肢厥脉微者。

按;阳虚阴水证;久病可阳损及阴,和阴虚不敛阳,而现阳亢神昏,浊逆呕恶胸憋烦燥等症。若非蛋白氨升高,提示肾功能衰竭,尿毒症。其症有阴阳两类;以阳损为主者,有浊阴凝聚;中阳不振,证现痰涌呕恶,满闷不食,昏蒙尿闭,脉濡苔浊;或喷燥气。以阴竭为主者,有亢阳化火生痰,痰或内闭,肝阳暴胀迫血妄行;证见鼻纽牙纽,喀吐鲜血,恍惚妄见,烦扰狂躁,舌红苔焦,脉玄虚,若神昏。短期喘满。恐惶不宁,肢颤尿频,舌肿齿痕脱模,脉虚大,为阴阳将脱之候

综上所述,本病以阴阳为纲,六变为目的相对分型,但在发病过程中,阴阳往往相互转化,表里寒热虚实,常常错综复杂,其分型不能字号固定。

总之,其外在症候,无不随其内在变化而进退,且内脏因素,又多相互牵涉,绝少孤立。

(二)稳定期

1蛋白尿;指水中基本消除后,蛋白尿持续存在,肾功能收到损害,表现一派脾肾亏损,气血未付的症候群阶段。蛋白尿贯穿与整个水肿过程中,是肾炎肾病重要指证, 其量多少标志脾肾虚损,和肾功能损害程度。故控制蛋白尿是治疗水肿,预防反复的重要环节。

从临床验证;有虚有实而虚中又有偏脾虚和偏肾虚,实中也是湿热逼注与邪焰伤阴。现粉列与下

1里虚蛋白尿;见慢性肾炎、肾病综合症;是肾病肿消与否存在的重要体征。有脾虚不摄与肾虚不固的不同证治

   1脾虚不摄,肾病肿消,大量蛋白尿持续泄漏,伴胸腹满闷,事少、便溏尿液浑浊,面萎黄,肢体困乏,舌3淡胖、苔滑,脉弱逻或虚大。治宜益气扶脾,兼顾肾气。

基本药方;加味异功散、 四六汤

三方性味平调,不偏不倚,益脾复原,但加味异功散兼补肾填精;参芩白术散,主益气健脾;四六汤平补脾肾。皆勇于肿消后,大量蛋白尿无夹湿热者酌选一方,或三方轮用,久服,或蜜丸服至蛋白消失为度,具有开源节流功用。若兼腹膨选加厚朴、木香、伏毛、草寇仁之类。

肾虚不固;肾炎消肿,蛋白尿持续不减,面色伏煥或晦滞。头晕耳鸣,腰腿酸痛,受阻不温,或小便增多。舌淡胖,或瘀斑,牙纽,脉沉细数、或虚大。治宜扶阳填阴、补肾益脾。

基本药方;大补元煎为主

此方平补阴阳,培本扶元,固守肾气,统摄泾渭;气虚加黄芪;脾虚便溏加白术、补骨脂。

金贵肾气丸

此丸温肾壮水,对阳虚脉细,手足不温,夜尿频数、久服能控制蛋白尿,回复肾功能,加味河车打造丸此丸为补精血,收敛阴固涩之剂,对阴虚手心热,腰酸脉细数,舌红苔少,大量蛋白尿者,久服有一点效果。其蛋白可随体质回复而消失。

加味地黄汤此方补养肝肾清利湿热,対肿消后,膀胱残留湿热,大量蛋白管型尿或脓球,腰酸尿少,如尿转黄热加之母黄百尿红血球多者加至二、白茅根、小苏之类。

二里实蛋白尿;是湿热下注炎症产物,蛋白可随肿消而消失,若前沿是指,便可转为虚邪实,如慢性急发,精微不守,蛋白尿纠缠不已。主要有湿热逼迫与邪焰伤阴的不同证治。

1湿热逼迫;肾与膀胱气化障碍,滤过机能为湿热所迫,泌别失常,蛋白渗出。多伴小便急胀短灼热,便结腹胀痛,舌粗苔腻黄,脉悬数,邪正俱实证,见急性肾炎。肾盂肾炎,治当清热利湿,化气通淋。

基本药方,分清饮。加减清肾饮

上述二方,前者主清下焦湿热,行中焦气滞,后者清泄肺肾水毒,以利膀胱湿热;湿除热清,肾气自固,精焦得摄,即除暴安良之义也。

2邪焰伤阴;是湿热内陷,逼迫封藏,精微失守,下为蛋白尿,尿蛋白愈多,精血愈伤,则邪焰愈深。首段编造,夜烦少寐口干舌红苔少,脉细数。宜在养阴滋肾中,清利湿热。

基本药方;银翘石斜益母

上方均在补养肝肾基础上,前者配清热解毒;后者命坚阴降火,皆主湿热伤阴,奶蛋白漏泄,服用多数。

(二)血尿;血尿虽非肾炎所独有,但阴水阳水尿中无不初选红细胞,故出来尿蛋白,红细胞也是肾炎的主证。其中有“肉眼血尿”“镜下血尿”不同治疗。

1肉眼血尿;属阴水里实范围,由湿热下迫,或心火亢盛,移与小肠膀胱,燓阴伤络所致。尿雪鲜红或暗红,灼热急胀,夜烦难寐,浮肿,脉滑数者。宜清热泄火,化瘀止血。

基本药方;加减小鲸饮、大小分清饮

上方前者偏清热凉血化瘀;后者重在利气化湿散血,是肾炎血尿长效方。若久血不止,去枝子,木通、滑石,选加阿胶,琥珀、血余炭、山药补之

2镜下血尿;属阴水里虚范围,多由脾肾兼虚,邪焰伤络,先变短清,而镜下大量红血球;眩晕耳鸣,腰腿酸痛,面白浮,舌淡,脉濡或玄虚。治当健脾益肾与滋肾养肝,依正选用。

   基本药方;加味异功散;加减归芍地黄汤。

上方一补脾肾阳分,一养肝肾阴分,对慢性肾炎,尿红细胞不清屡效。

  (三) 肾性高血压;是新感湿热炽盛,蕴蒸肝经,引动肝风升动,和久病肝肾阴虚,虚热生风,虚风上旋的表现,乃身延年中循环系统重要体征。血压升高与否,体现肝肾相维程度,和病情轻重的进退,临床上有虚实不同证治。

1邪实高血压

2正虚高血压上举方均属壮水补降之剂。其首乌延寿丹滋养肝肾功用,故对肾性高血压屡收疗效。 

对于阳虚寒凝,水湿不化,小便短小,肿滞不清高血压者,则忌用柔腻育阴之味,应温阳益气,气化水湿,使肿清其血压亦必自降每遇此类患者,则中用黄芪、泽泻、苡仁、桑白皮、茯苓、草决等药,每用疗效满意。

从上所述,肾性高血压,有虚有实,虚从内伤脾肾,由渐而成;见于慢性肾炎,肾病缓解期;以温阳降逆,如地黄饮子,二仙丸之类;其偏肝肾阴虚者,,则养阴柔肝。实从风热湿邪炽盛,阳亢风扰而成;见急性肾炎,肾病进展期;即暴病阳盛风热交织,湿蕴于中,风水相博,肝阳上亢引起;当疏风清热利湿,泻肝熄风降逆,如龙胆泻肝汤、天麻钩藤饮。

有无西医治疗:

辅助治疗:

疗效评定标准:

其他:

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2009-2017®版权所有   赣ICP备14006013号-1   卫生厅审核编号:赣卫网审〔2014〕
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