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老中医
首页 > 专题栏目 > 名老中医 > 医案分析 > 正文
周炳文医案---按“表里、寒热、虚实”六变三焦辨证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
来源: 发布时间:2011-03-01 16:05点击数:

    急性肾小球肾炎之水肿证,以六变三焦辨证施治

    伍××,男,3岁,1975222就诊。

    全身浮肿10天。

    初诊:患者于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颜面、四肢浮肿,初起于眼睑,渐至颜面、四肢,晨起明显,偶伴有低热、少许咳、尿量减少等,无肉眼尿血,无头痛呕吐和全身斑疹等。发病后即在当地公社卫生所诊治(具体用药不详),浮肿较前加重,4天前入我院儿科住院治疗,拟诊为“急性肾小球肾炎”予利尿、对症等治疗,病情仍无明显好转,今邀余会诊。患病以来体重增加3公斤,精神疲倦,纳差,睡眠差,大便干结,小便少。刻下症:周身浮肿,低热咳嗽,溲少便结,神疲,纳差,寐少,舌淡,苔白腻,脉沉细。理化检查:尿常规“蛋白质+++ 颗粒管型++ 红血球++”。中医辨证分析:风邪外袭,风水相搏,上焦肺失通调,上先受之,故见眼睑、颜面浮肿,继而四肢及全身浮肿。小便量少是肺不能宣降水气以下输膀胱。低热、咳嗽、舌淡苔白腻偏于风寒、邪遏肺卫。神萎、纳差、便结为水湿泛滥中焦、脾失健运所致。水肿较甚、脉沉细是阳气内遏之象。诊断:水肿。证候:上焦肺卫失固表水证。治疗:疏风解表,宣肺利水,兼健脾理气。方药:四苓五皮饮加减(芦根12g,木香2g,厚朴5g,苏叶5g,陈皮3g,茯苓皮3g,生姜皮3g,桑白皮6g,大腹皮6g,茯苓6g,猪苓6g,泽泻6g,白术6.)三剂。

    二诊(1975225),初诊服药三剂,见水肿渐退、尿量增加,尿常规“蛋白质+ 红血球++ 颗粒管型+”。但据舌淡、苔白腻、脉沉细,仍系风寒邪遏肺卫、阳气内遏之象,故治疗守上方加花粉以防利水伤津。

    三诊(1975228),昨起,尿量又明显减少、尿黄,浮肿又加重,伴神软,唇干,大便干结,二日一次,舌淡、苔白滑、脉弱。尿检“蛋白质+ 红血球+++ 颗粒管型-”。分析患儿病情急骤反复,说明病邪已入下焦肾脏,导致肾气不利,膀胱开合失度,出现少尿,而水湿内停,外溢肌肤使其面目、四肢浮肿如前。舌淡、苔白滑、脉弱是肾虚之象。而口唇干、大便干结、尿黄短少、尿检大量红血球等,认为系肾虚从热化,阴损络伤所致。诊断为下焦肾虚火衰阴水证,治以滋补肾阴、清肾利尿,方药六味地黄汤加减:生地黄6g,茯苓6g,牡丹皮6g,泽泻6g,地肤子8g,白茅根10g,小蓟6g,桑白皮6g.等。

    四诊(197534),服上方后尿量正常,面目、手足浮肿逐日消退,精神较前转好,查体见手足浮肿全消,双目稍浮肿,舌淡、苔白、脉细。尿检“蛋白质- 红血球+ 颗粒管型-”。认为上次复诊辨证治疗正确,维持原方案用药,以期巩固疗效。

按:导师治疗肾炎不论急慢性,必须分清水肿的部位性质,掌握其邪正虚实的变化。他认为,肾炎水肿,标有风寒湿热湿毒的外袭、饮食劳倦情郁的内伤,本为肺不布水、脾不制水、肾不行水、三焦膀胱气化不利互相影响的结果。临床根据标本演变,按照“表里、寒热、虚实”六变三焦,即分为上焦肺卫不固表水证、中焦水蓄泛滥里水证、下焦肾虚火衰阴水证三个基本证型,分辨病位病性,从而进行治气、治水、治血与补虚,有独守一法,有数法参合及先后交替轮用,随证权宜、灵活变通。本案例在病变和治疗过程中,即出现上下焦之证型,按此思路辨证施治,取得疗效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医案信息

[医案标题]周炳文按“表里、寒热、虚实”六变三焦辨证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

[原始资源]回顾性医案

[医案编号]047H017

[医院病历号]1975022201

[关键词]

    中医诊断:(病名)水肿   (证候)上焦肺卫不固表水证、下焦肾虚火衰阴水证

    西医诊断:急性肾小球肾炎

    治法:1、疏风解表,宣肺利水,兼健脾理气。

          2、滋补肾阴、清肾利尿。

    方药:1、四苓五皮饮加减

          2、六味地黄汤加减

[辨证要点]

    病起风邪外袭,风水相搏,上焦肺失通调,上先受之,故见眼睑、颜面浮肿,继而四肢及全身浮肿。小便量少是肺不能宣降水气以下输膀胱。低热、咳嗽、舌淡苔白腻偏于风寒、邪遏肺卫。神萎、纳差、便结为水湿泛滥中焦、脾失健运所致。水肿较甚、脉沉细是阳气内遏之象。三诊时,患儿病情急骤反复,说明病邪已入下焦肾脏,导致肾气不利,膀胱开合失度,出现少尿,而水湿内停,外溢肌肤使其面目、四肢浮肿如前。舌淡、苔白滑、脉弱是肾虚之象。而口唇干、大便干结、尿黄短少、尿检大量红血球等,认为系肾虚从热化,阴损络伤所致。

[疗效]治疗半月余,水肿消退,蛋白、管型尿消失,唯尿检红血球微量,显效。

课题负责人签名:古容芳

整理者:周洪彬

时间:2010716

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2009-2017®版权所有   赣ICP备14006013号-1   卫生厅审核编号:赣卫网审〔2014〕

Baidu
map